中国广电联合清华大学、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,将5G广播技术(5G NR广播)纳入6G预研课题,标志着广电体系正从技术标准、应用场景到下一代通信架构,全面布局“广播+通信”融合生态。这一合作不仅关乎广电5G差异化战略的延续性,更可能影响未来6G全球标准的话语权争夺。以下是深度解析:
一、为什么5G广播技术对6G至关重要?
- 技术延续性
5G NR广播是现有地面数字电视(DTMB)和移动通信(5G)的融合技术,而6G的“空天地一体化”网络需继承这一能力,实现:
◦ 全域覆盖:通过卫星+地面基站协同,解决偏远地区信号覆盖;
◦ 内容无损分发:支持8K/16K超高清视频、全息影像等大带宽广播业务。
- 频谱效率革命
6G可能使用太赫兹频段(100GHz-10THz),但高频段覆盖能力差。5G广播的单频网(SFN)技术可提升频谱复用率,在6G时代实现:
◦ 动态频谱共享:广播频段(如600MHz)与通信频段按需切换;
◦ 多播增强:同一内容可同时触达百万级设备(如自动驾驶车群更新高精地图)。
- 国家文化安全战略
广电主导的广播技术能确保在6G时代:
◦ 应急广播无中断:即使蜂窝网络瘫痪,仍可通过广播通道发送灾害预警;
◦ 文化内容主权:避免境外卫星信号直接覆盖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。
二、高校合作的核心攻关方向
- 关键技术突破(2023-2025年)
课题 参与高校 广电赋能 目标成果
太赫兹广播信道建模 清华大学 开放700MHz实测数据 全球首个太赫兹广播传播模型
广播-通信联合调度算法 中国传媒大学 提供5G广播现网测试环境 时延降低50%的动态资源分配方案
语义通信与广播融合 上海交通大学 文化内容语义库支持 视频压缩率提升80%的编解码标准
- 场景预研(2026-2030年)
• 元宇宙级内容分发:
通过6G广播同步百万用户的虚拟世界状态更新(如演唱会实时渲染数据);
• 车联群体智能:
路侧单元(RSU)广播交通态势,车辆无需逐个请求数据,降低V2X通信负载;
• 国家文化专网:
利用6G广播构建抗干扰的数字文化传播通道,直连各类终端。
三、广电的差异化竞争壁垒
- 频谱资源卡位
广电已掌握700MHz(5G)、600MHz(广播)等黄金频段,在6G时代可能优先获得:
◦ 太赫兹文化专用频段(如国家拟划定0.3-0.5THz用于公益广播);
◦ 卫星广播频段:与航天科技集团合作部署低轨广播卫星。
- 内容-网络协同优势
◦ 制作端:央视/卫视4K/8K内容可直接注入6G广播通道;
◦ 传输端:通过广播+单播混合分发,节省核心网流量压力(如春晚直播流量成本下降70%)。
- 标准主导权争夺
联合高校推动3GPP将5G广播演进纳入6G标准(Rel-19),挑战欧洲DVB组织主导的传统广播体系。
四、潜在挑战与应对
• 技术路线分歧:
华为等厂商倾向“通信化广播”(基于单播优化),广电需证明广播多播的不可替代性;
对策:在雄安开展“万级终端并发广播”压力测试。
• 国际标准竞争:
欧美可能以“频谱浪费”为由抵制广播技术纳入6G;
对策:联合俄罗斯、中东国家组建广播技术联盟。
• 商业模式缺失:
6G广播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;
对策:探索“付费频道+政府公共服务采购”双轮驱动。
五、长期战略价值
- 6G时代“文化新基建”
广电可能成为全球首个具备“通信+广播+文化内容”三位一体能力的运营商,支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。 - 避免管道化危机
通过广播技术独占性,摆脱传统运营商在6G纯通信市场的价格战泥潭。 - 技术反哺现有网络
预研成果可优化现有5G广播(如冬奥会8K直播已节省40%带宽),立即产生商业收益。
结语
广电与高校的此次合作,绝非简单的技术储备,而是以广播为支点撬动6G时代话语权的关键落子。若能在2025年前完成太赫兹广播原型验证,并推动3GPP标准立项,中国有望在6G“内容分发”赛道复制5G“新空口”技术的领先地位。对于广电而言,这既是履行国家文化安全使命的必然选择,也是从“通信行业边缘者”跃升为下一代网络定义者的历史机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