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编织数字经济的算力神经网络
【行业趋势分析】
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《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》明确指出,到2025年需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、规模化、绿色化发展。当前我国数据中心年耗电量占全社会2.6%,且存在“东部算力紧缺、西部电力富余”的结构性矛盾。中国广电依托覆盖全国的光纤网络及700MHz 5G基站,构建“算网融合、云边协同”的智能算力网络,在贵阳、韶关等国家枢纽节点部署算力中心,实现跨区域算力资源调度效率提升300%,单位算力成本下降45%,成为“东数西算”战略中独具特色的广电方案。
【中国广电技术突破】
- 算力基础设施布局
八大枢纽节点:
在贵安(西部)、韶关(粤港澳)、长三角等枢纽建设智算中心,总规模达5000机架,采用全栈国产化设备,单机柜功率密度达30kW,PUE值压降至1.15。
云边协同体系:
部署300个边缘算力站点(覆盖90%地级市),通过SRv6技术实现与中心云5ms时延互联,支撑自动驾驶、工业质检等实时场景。
绿色节能创新:
乌兰察布数据中心采用直接新风冷却技术,全年自然冷却时间达315天,相比传统方案节能45%。
- 智能调度系统
算力交易平台:
开发“算力淘宝”系统,支持CPU、GPU、NPU等异构算力资源动态拆解,最小可交易单元细化至0.1核/秒。
AI调度算法:
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(含电力价格、网络时延、碳排放等12项因子),在长三角影视渲染集群应用中,任务调度效率提升80%。
确定性网络保障:
基于OTN光电协同调度,实现上海-贵阳4000公里传输时延波动小于5μs,满足金融高频交易等严苛需求。
- 安全可信服务
量子加密算网:
在京沪广干线部署量子密钥分发设备,政务数据跨域传输加密强度提升10^6倍。
可信计算环境:
研发“算力集装箱”技术,通过TEE可信执行环境保障医疗、金融数据“可用不可见”。
区块链审计:
记录算力资源全生命周期数据,支持碳排放、知识产权等7类审计报告自动生成。
【典型应用场景案例】
- 影视超算渲染集群
《长津湖》特效制作:
- 调度西部5000台GPU服务器完成4.2PB特效渲染
- 利用闲时电力资源降低成本67%
- 整体制作周期缩短42天
技术突破:
自研渲染任务分片算法,实现万核并发作业零死锁。
- 国家基因库西算东解
新冠毒株分析:
- 深圳华大基因通过广电算网调度内蒙超算资源
- 完成100万份基因序列比对,效率提升55%
- 数据传输采用“基因指针”技术,减少90%带宽占用
社会价值:
病毒变异预警响应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。
- 工业数字孪生云
三一重工智能工厂:
- 长沙边缘节点实时处理2万个传感器数据
- 复杂部件仿真任务自动路由至宁夏算力中心
- 产品研发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11个月
关键技术:
工业协议自适应转换网关,支持OPC UA、Profinet等15种协议无损互通。
【生态合作伙伴计划】
构建“三横四纵”产业生态:
基础设施层:
联合中国电子打造国产化算力底座(鲲鹏CPU+麒麟OS)
平台服务层:
与商汤科技共建AI大模型训练平台,支持万亿参数模型分布式训练
应用创新层:
孵化智能网联汽车、元宇宙数字人等12个垂直行业解决方案
专项支持计划:
- 设立30亿元“东数西算”产业基金
- 在雄安、浦东等先行区建设算力网络创新实验室
- 推出“算力下乡”行动计划,为县域经济提供普惠算力
【未来三年发展规划】
- 2024年:建成10E级算力网络,接入企业超5万家,智能调度覆盖80%国家枢纽节点
- 2025年:实现算力资源分钟级弹性供给,单位算力碳排放强度下降至0.32kgCO₂/kWh
- 2026年:建成全球最大SRv6算力网络,端到端确定性传输能力达99.9999%
【结语】
当长三角的影视渲染指令在贵阳算力集群瞬间响应,当西部清洁能源转化的比特洪流滋养东部数字经济,中国广电正用“算力网络”这一新型基础设施,重新定义国土空间的价值分布。这不仅是一场能源与算力的地理大协同,更是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的战略突围——通过自主可控的算力调度体系,将西部荒漠中的风能、光能转化为驱动人工智能革命的“数字石油”。在“东数西算”的国家棋局中,广电网络既是算力流动的运河,更是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脊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