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策驱动: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协同发力

国家战略布局

国家层面通过《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19-2022年)》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“十四五”科技发展规划》等政策,明确提出“4K先行、兼顾8K”的技术路线。2025年,超高清视频被列为新型消费的标志性领域,相关政策进一步强化财政支持和金融保障,推动端到端全产业链优化升级 。例如,《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》明确要求加大对超高清频道建设、传输服务的支持力度 。

部省联动与地方创新

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地通过“超高清电视先锋行动计划”形成示范效应。北京设立全国首支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支持资金(7亿元财政资金+1亿元超长期国债),扶持159个项目,带动近50亿元社会投资;广东提出到2025年超高清产业营收突破1万亿元,并建成3个产业集群和100个应用示范项目 。这些地方实践为全国超高清发展提供了“样板间”。

 

二、技术突破:从国产替代到全球引领

制播技术自主化
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(以下简称“总台”)通过“5G+4K/8K+AI”战略,自主研发全IP超高清信号调度系统、“云边端”架构移动生产平台等核心技术,实现4K/8K制播全链路国产化。例如,总台首创的“4K伴随HD制播模式”,仅需升级摄像机即可同步生成4K节目,成本仅为高清的1.2倍 。2025年,总台8K春晚直播首次实现全链路国产设备应用,标志着技术自主化迈入新阶段 。

标准体系构建

我国主导制定《高动态范围视频端到端技术要求》《超高清音视频编码码流网络传输封装技术要求》等行业标准,并在国际电信联盟(ITU)提交三维声、超高清技术提案,获得全球认可 。广东则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优势,推动具有湾区特色的超高清标准体系 。

 

三、产业链协同:内容、传输与终端的全链条贯通

内容生产规模化

总台已建成2个4K频道、1个8K频道,超高清节目库超1.4万小时,并通过“百城千屏”覆盖全国1000多块户外大屏 。地方广电亦加速布局:北京卫视4K频道每日首播4小时原生内容,推出《以美之名》等首部4K电视剧;广东台累计制作3800小时4K节目,日均首播超4小时 。

传输网络升级

中国广电推进光纤化、IP化网络改造,全国34家省级有线网络公司中,2/3已开设超高清点播专区。通过停播标清频道、优化高清频道位序,加速用户终端升级 。广东则加快“双千兆”网络建设,满足4K/8K高带宽需求 。

终端普及与创新

4K电视终端渗透率已超40%,8K终端占比突破5%。新型显示技术(如Micro LED、柔性屏)与超高清结合,推动家庭影院体验升级。例如,总台将4K节目接入全国70家影院直播,实现“电视内容+影院品质”的融合 。

 

四、场景应用:从文娱到垂直行业的跨界融合

文化传播与公共服务的革新

超高清技术激活传统文化资源:纪录片《中国官箴》通过4K修复古籍文物,增强廉洁文化感染力;综艺《文耀中华》采用“AI短片+MG动画”多模态呈现,赋予主旋律内容科技质感 。

垂直行业的深度赋能

在工业领域,4K/8K用于数字模型渲染和远程质检;在医疗领域,超高清影像助力精准诊断;在安防领域,8K监控摄像头提升识别精度。广东更提出“AI+5G+4K/8K”融合应用,挖掘工业制造、时尚创意等场景 。

 

五、挑战与展望:生态完善与技术攻坚并行

现存瓶颈

内容生态短板:原生4K内容仍不足,部分频道依赖高清转制;

终端成本高昂:8K电视价格居高不下,普及率需政策补贴驱动;

标准兼容性问题:各地技术参数差异导致跨平台传输效率下降。

未来方向

8K商业化提速:依托2025年卫视超高清频道全国开播计划,推动8K内容量产;

AI赋能降本增效:通过AIGC技术降低超高清内容制作成本,如虚拟数字人、智能剪辑;

跨行业生态共建:联合通信、文旅、教育等部门,打造超高清应用创新联盟 。

 

本文作者:
文章标题:超高清时代:中国广电4K/8K技术应用实践
本文地址:https://hm-zl.cn/archives/1351.html
版权说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中国广电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
End
最后修改:2025 年 04 月 06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