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大模型深化:从工具适配到生态重构
全场景AI应用矩阵突破
广电行业加速推进DeepSeek系列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,构建覆盖内容生产、用户服务、运营管理的全场景AI应用生态。例如,歌华有线通过“公有云试炼+私有化深耕”模式,实现智能客服、文化大数据分析、内容生成等功能的深度融合,用户推荐精准度达92%,运营效率提升40% 。湖北广电网络打造的“楚韵智能体”融合方言理解与荆楚文化数据,实现视频审查效率提升50%,并推出“视频-音频-文本”三维审核矩阵,构建安全可控的AI创作生态 。
文化生产范式颠覆性变革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千秋诗颂》系列通过生成式AI覆盖全球5亿用户,山东广电联合Sora技术制作的《墨子》先导片开创“AI无界科技工作室”,实现内容生产周期缩短70% 。福建广电网络依托文化数据要素市场,推动非遗数字化、古籍修复等场景的国产模型规模化落地,探索文化数据金融化交易模式 。
二、标准共建:从技术主权到全球规则主导
国产技术国际标准突围
广电总局主导的AVS3超高清编码标准成为ETSI国际标准,HDR vivid与Audio vivid技术实现端到端全产业链布局。中国广电联合国际组织制定AIGC版权标识、多模态IP改编等10项标准,推动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全球落地 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8K春晚直播通过数字水印技术实现盗版识别率90%,为全球内容安全流通提供“中国方案” 。
算力网络标准化体系构建
广电网络依托“1+7+31+N”分布式算力体系,通过CBNET骨干网与5G-A技术深度融合,形成“算力泛在、算网共生”的智能编排能力。贵州枢纽节点实现跨国数据协同计算,算力交易规模达28.85亿元,青岛广电打造北方文化数据交换枢纽,支撑《中国官箴》等IP多语种版本全球分发 。
三、安全治理:从数据防护到文明互鉴
三位一体安全防护体系
“安播链”系统采用区块链实现全流程溯源,结合可信计算构建“算力-数据-模型”三位一体防护体系,数据泄露风险降低80%。广电行业同步推进文化数据脱敏加密、版权区块链技术研发,确保文化数据要素流通的合规性与安全性 。
跨国文化协同治理框架
构建“数据主权云+联邦学习”国际合规框架,推动敦煌数字壁画、故宫文物孪生等IP全球协同开发。湖南广电“数字文博大平台”山海APP集聚全球数字馆藏,华数集团联合中东运营商打造“文化云底座”,实现阿拉伯语版文化产品的本土化融合与价值转化 。
四、未来图景:从中国实践到文明互联
到2027年,广电行业将实现三大跃迁:
算力泛在化:边缘节点覆盖率达80%,支撑亿级终端实时推理;
标准普适化:国产技术占国际标准比重提升至35%,文化数字产品触达15亿用户;
文明数字化:基于脑机接口与全息交互终端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普及率超30%,形成无国界文化传播网络 。
正如福建广电蔡琳所言:“文化科技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”广电行业将以“AI大模型+全球标准”双轮驱动,推动文化数字化从生态重构向文明互联升维,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东方智慧与数字文明新形态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