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实时智能监测与根因诊断:分钟级定位故障
- 全景式监控体系
多维度数据采集:
网络层:基站信号强度、核心网设备负载、骨干网带宽利用率。
业务层:直播频道卡顿率、宽带时延、点播成功率。
用户体验层:用户主动投诉工单、APP端“网络质量评分”。
AI预测模型:
基于历史故障数据训练LSTM模型,提前2小时预测潜在故障(如机房温控异常导致设备宕机)。
- 根因定位加速
知识图谱关联:
构建“设备-链路-业务”关联图谱,自动关联故障现象与根本原因(如某区域直播卡顿→光缆中断→OTN设备故障)。
自动化报告生成:
故障发生后5分钟内输出《根因分析报告》,包含影响范围、处置建议(如切换冗余链路)。
案例:某省广电通过AI监控发现某核心路由器CPU过载,系统自动触发流量调度策略,10分钟内将故障影响用户数从10万降至5000以下。
二、多级冗余与业务级切换:保障核心服务不中断
- 网络架构冗余设计
设备级冗余:
核心网采用“双机热备+异地容灾”,主设备故障时流量自动切换至备份节点。
链路级冗余:
骨干网部署“三路由保护”(如SDH/MSTP+OTN双平面),单链路中断秒级切换。
- 业务优先级保障
QoS分级策略:
一级保障:直播电视、应急广播(带宽预留50%,零丢包)。
二级保障:宽带上网、互动点播(带宽动态调整,允许5%丢包)。
三级保障:增值业务(如视频会员)(可暂停或降质)。
快速切换机制:
用户端部署“智能DNS”,当主链路故障时自动跳转至备用CDN节点,视频卡顿率下降90%。
效果:某地市广电在光缆被挖断事件中,通过冗余切换实现直播业务0中断,用户投诉量仅为预期的10%。
三、用户端无缝体验保障:从“被动修复”到“主动补偿”
- 智能降级与补偿策略
业务降级预案:
宽带故障时自动关闭高清视频流,优先保障语音通话与基础网页浏览。
用户补偿自动化:
故障超30分钟自动触发补偿(如赠送1小时VIP时长),通过短信/App推送直达用户。
- 边缘计算本地化服务
边缘节点缓存:
在基站侧部署边缘服务器,预加载热门影视内容,网络中断时仍可播放已缓存片段。
离线消息通知:
通过本地短信网关发送应急广播信息(如灾害预警),绕过互联网依赖。
案例:某次区域性网络故障期间,某广电通过边缘缓存保障了80%用户的基础视频服务,并通过短信推送实时安抚用户情绪,次日用户留存率提升25%。
四、配套机制与工具支撑
- 标准化应急流程
RACI矩阵分工:
明确故障处置中角色职责(如R=责任人、A=审批人、C=咨询人、I=知情人)。
分级响应手册:
按影响用户规模(如<1万/1-10万/>10万)制定差异化处置流程。
- 仿真演练平台
数字孪生沙盘:
模拟光缆中断、DDoS攻击等场景,验证应急预案有效性。
红蓝对抗演练:
每季度开展攻防演练,提升团队实战能力。
五、技术选型与成本控制
低成本高可用方案:
采用开源监控工具(如Zabbix)+ 商用SDN控制器,替代全套进口设备。
云边协同架构:
非核心业务上云(如用户行为分析),释放本地算力资源用于关键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