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绿色基站建设的技术路径

高效节能技术应用

AAU(有源天线单元)节能:采用动态功率调节技术,根据业务负载实时调整发射功率,夜间低负载时段功耗可降低30%-50%。

液冷基站:通过液冷散热系统替代传统风扇,降低基站空调能耗(液冷技术可减少基站整体能耗约20%)。

智能关断技术:在无用户覆盖区域自动关闭冗余射频通道或传输模块,实现“按需供电”。

清洁能源深度融合

分布式光伏发电:在基站屋顶、铁塔顶部安装太阳能板,实现“光伏+储能”混合供电,偏远地区站点可再生能源占比可达60%以上。

氢燃料电池备电:针对无电网覆盖的乡村基站,试点氢燃料电池作为应急电源,替代传统柴油发电机,减少碳排放。

市电削峰填谷:利用低谷电力储能设备(如磷酸铁锂电池),在电价高峰时段放电供电,降低用电成本并缓解电网压力。

模块化与轻量化设计

一体化基站柜:采用集成式机柜设计,减少钢材和混凝土用量,单站建设材料成本降低15%-20%。

轻量化铁塔结构:推广使用高强钢、复合材料等替代传统钢材,降低铁塔自重及施工碳排放。

 

二、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

建设阶段:减少资源消耗

共建共享基站:与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共享铁塔、电源、传输资源,避免重复建设,预计单站碳排放减少30%。

预制化施工:推广装配式基站,工厂预制基站组件,现场拼装时间缩短50%,减少扬尘和建筑垃圾。

运营阶段:智能运维降耗

AI能耗管理平台:通过机器学习预测基站负载,动态优化设备运行参数,全网基站平均能耗降低18%。

无人机巡检:替代人工上站巡检,减少交通碳排放,同时提升故障定位效率(准确率达95%以上)。

退役阶段:资源循环利用

设备梯次利用:退役基站电池经检测后用于储能系统或低功耗物联网设备,延长使用寿命5-8年。

材料回收体系:建立铁塔钢材、电路板贵金属的回收产业链,单站材料回收率目标超90%。

 

三、绿色基站的生态协同

与城市规划结合

“基站+市政”融合:将基站嵌入路灯、交通信号灯等城市基础设施,减少土地占用和重复施工。

绿色基站示范区:在雄安新区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试点“零碳基站”,打造低碳城市样板。

产业链联动创新

联合设备商研发:与华为、中兴等厂商合作开发低功耗基站芯片(如7nm工艺基带芯片),提升能效比。

能源企业合作:与中国石化、国家电网共建共享储能设施,降低清洁能源使用成本。

用户参与机制

碳积分激励:通过APP向用户展示基站节能数据,用户选择绿色基站覆盖区域时可累积碳积分兑换流量奖励。

公众科普宣传:开放部分基站作为低碳教育基地,增强社会对绿色通信的认知。

 

四、挑战与应对策略

初期成本较高

痛点:光伏设备、液冷技术等前期投资增加约25%。

对策:争取政府绿色补贴,通过长期运营降本(如光伏发电10年生命周期可覆盖成本)。

技术标准不统一

痛点:不同厂商基站能效接口不一致,影响智能化管理。

对策:推动行业制定统一的绿色基站能效标准,推动Open RAN架构应用。

能源依赖风险

痛点:极端天气下光伏发电稳定性不足。

对策:采用“光-储-氢”多能互补系统,搭配柴油发电机作为终极备用。

 

五、未来展望

技术突破方向

6G超低功耗通信技术(如太赫兹频段优化)。

基站与可再生能源的AI预测性调度(准确率>95%)。

目标规划

2025年:新建基站100%绿色供电,存量基站能效提升30%。

2030年:全网基站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60%,打造“零碳基站”标杆城市群。

本文作者:
文章标题:绿色基站建设:广电低碳环保理念在基站部署中的实践
本文地址:https://hm-zl.cn/archives/1542.html
版权说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中国广电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
End
最后修改:2025 年 04 月 07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