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银发浪潮:广电用户老龄化的现实挑战

截至2025年,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3.2亿,占总人口22.3%,而广电用户中老年群体占比已突破65%。传统广电服务面临三重困境:

交互障碍:72%老年用户因遥控器操作复杂放弃点播功能,转而依赖直播频道;

内容错配:戏曲养生类内容供给不足,仅占点播库的13%,远低于实际需求;

数字鸿沟:仅29%老年人能独立完成在线缴费,导致广电增值服务渗透率不足18%。

以北京歌华有线为例,其2024年用户调研显示,老年用户因操作问题引发的客服咨询占比达57%,倒逼企业启动系统性适老化改造。

 

二、技术适老:从界面优化到场景重构

  1. 交互革命

智能语音控制:江苏有线搭载方言识别引擎,支持12种地方话语音指令,老年用户开机直达目标内容成功率提升至91%;

触觉反馈遥控器:广东广电定制大按键+震动提醒遥控器,盲操成功率提高68%;

手势交互系统:浙江华数在养老院试点隔空手势操控,通过摄像头识别挥手动作切换频道。

  1. 内容适配

AI内容标签体系:上海东方有线建立老年用户观影数据库,通过机器学习动态调整内容推荐策略,沪剧点播量提升4倍;

健康服务融合:山东广电联合三甲医院开发“电视问诊”系统,血压数据可同步至家庭医生,日均服务量突破10万次;

虚拟社交空间:湖南有线搭建“银发元宇宙社区”,老年用户可通过虚拟形象参与广场舞比赛、戏曲票友会,月活用户达120万。

 

三、伦理困境:技术赋能的边界与风险

适老化改造中需警惕三大伦理问题:

  1. 数据隐私保护

现状:老年用户生物特征数据(如血压、步态)采集缺乏明确授权标准;

破局:北京广电采用联邦学习技术,在本地设备完成健康数据分析,原始数据不出户。

  1. 算法歧视风险

现状:内容推荐系统过度强化老年用户兴趣茧房,导致认知窄化;

破局:江苏有线引入“信息破壁算法”,在戏曲推荐中智能插入科技适老科普短片。

  1. 代际数字隔离

现状:适老界面设计降低家庭多代共娱体验,年轻用户流失率增加12%;

破局:深圳天威推出“代际模式”,自动识别多用户在场时切换为融合界面,支持老少内容同屏分窗显示。

 

四、标准构建:政策引领与产业协同

  1. 政策框架完善

广电总局2023年发布《广播电视适老化服务标准》,明确操作响应时长≤0.8秒、字体大小≥36pt等28项硬性指标;

工信部将适老化改造纳入“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”评选,获评企业可获30%改造成本补贴。

  1. 产业链创新

终端革新:海信推出“适老电视一体机”,整合紧急呼叫按钮、服药提醒功能,硬件成本降低40%;

内容生产:央视联合中国老龄协会制作《智慧养老300问》系列微课,采用2倍速慢动作演示手机投屏操作;

服务网络:北京建成280个“广电助老服务站”,提供遥控器使用教学、反诈宣传等线下服务。

 

五、未来图景:适老化4.0与代际数字公平

随着脑机接口、数字孪生等技术突破,广电适老化将进入新阶段:

神经交互界面:通过非侵入式脑电波设备,实现“意念换台”技术原型已进入实验室测试;

健康数字孪生:构建老年用户虚拟健康模型,提前预警跌倒、中风等风险;

代际内容引擎:AI自动生成祖孙共赏的跨代内容,如将流行歌曲改编为戏曲版,促进家庭情感连接。

以重庆有线试点项目为例,其“跨代客厅”系统通过情感计算技术,动态分析家庭成员的微表情,自动推荐《年代秀》等合家欢内容,使家庭共处时长增加1.7小时/天。

本文作者:
文章标题:《老龄化社会的广电服务升级:适老化改造与技术伦理》
本文地址:https://hm-zl.cn/archives/1894.html
版权说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中国广电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
End
最后修改:2025 年 04 月 10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