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战略定位: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华东枢纽
江苏有线作为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中心建设单位,依托“有线+5G+卫星”立体化传输网络,构建起覆盖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的国家文化专网节点体系 。截至2025年,已完成北京歌华、深圳文交所等文化专网骨干节点互联,并在苏州实现国家、区域、省、市、县五级文化专网贯通,接入文化机构超200家,形成“数据安全-确权-交易-分发”全链路服务能力 。其“一网、一库、一中心、四平台、N应用场景”架构,成为区域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标杆 。
二、技术赋能:数字技术驱动文化场景重构
超高清与虚实共生技术:
打造“何以长江——长江文化数字大展”,运用5G通讯、4K交互、虚实共生技术实现长江文化的数字化叙事,总传播量突破2.3亿次,并上线数据超市实现文化资源资产化流通 ;
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“视界云”平台,整合理论宣讲、教育服务等五大模块,覆盖5800万学习人次,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。
人工智能与区块链融合:
引入AIGC技术开发“微短剧+文旅”新业态,成立头条视听短剧公司,探索历史文化IP的智能再生 ;
区块链技术支撑可信版权链系统,完成非遗数字意识体确权效率提升80% 。
三、文化IP运营:从“资源活化”到“全球传播”
国际级文化贸易平台:
主办2024南京(国际)矿博会,吸引美、德、法等10国近400名外商参与,全网传播量达5.4亿,推动“文化出海”向贸易化升级 ;
运营“江苏数字品牌馆”,构建省、市、县三级电商网络,链接长三角国货产业链。
经典文化传承创新:
连续四年举办“致敬经典·名家朗读会”,邀请贾平凹、余华等40余位文学大家参与,打造“重温经典”频道的线下延伸场景 ;
红色基因库数字化工程覆盖省内红色教育基地,实现可视化展陈与互动学习 。
四、生态协同:政企联动与标准引领
政企协作机制:联合文旅部门推出“海韵”文化出海平台,入选国家“千帆出海”计划,推动闽派文化全球传播 ;
技术标准创新:参与制定《国家文化专网组网技术要求》等12项标准,解决IP地址规划、跨域数据互通等关键技术难题 ;
产业链整合:与华为、腾讯共建“广电慧家”平台,网关用户ARPU值提升23.85元/月,带动产业链收入超亿元 。
五、未来图景:从区域标杆到全球文化数字化引擎
全域覆盖升级:规划2026年发射首颗广电量子通信卫星,构建覆盖海洋、沙漠的天地一体化传输网络,支撑“一带一路”文化数据互联互通 ;
智能交互进化:研发情感量子图灵测试系统,探索《史记》AI续集创作,实现历史文化内容的智能生成与跨代际传播 ;
民生服务深化:扩展智慧康养场景,集成跌倒监测、用药提醒等IoT功能,目标覆盖20万老年家庭,问诊响应时间压缩至≤3秒 。
结语: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广电范式创新
江苏有线以“技术筑基-IP活化-生态协同”三位一体模式,重塑了文化数字化服务的价值链条。其“何以长江”数字大展、矿博会国际化平台、五级文化专网贯通等实践,不仅验证了“文化即服务”的可行性,更在数字中国战略中开辟了“科技赋能文化传承、数据驱动产业升级”的新路径。作为连续15年入选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的行业标杆,江苏有线的探索为广电网络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,也为中华文化全景式数字化呈现树立了区域实践样本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