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渝双城经济圈:广电5G协同发展如何重塑区域数字经济生态

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,成渝双城经济圈正以“第四极”的姿态加速崛起。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,川渝两地不仅在交通、产业、文旅等领域深度融合,更瞄准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制高点——5G。而广电5G作为通信与媒体融合的“新基建”,正成为两地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。当“双城记”遇上“广电5G”,一场以技术创新驱动的区域经济变革正悄然展开。

一、成渝双城经济圈:为何需要广电5G协同?

成渝双城经济圈覆盖1.2亿人口,2022年GDP总量突破8万亿元,其战略定位要求两地突破行政壁垒,实现资源高效配置。然而,传统的通信网络在覆盖广域场景时面临成本高、效率低的挑战,尤其是偏远山区和跨省交界地带。广电5G凭借700MHz黄金频段的广覆盖特性,可显著降低基站部署密度,为双城经济圈提供“无缝连接”的通信基础。

与此同时,广电网络的媒体属性与5G技术结合,能激活超高清视频、智慧文旅、工业互联网等场景的潜力。例如,重庆的中国广电5G核心网西南节点与四川的智慧广电实验基地形成互补,两地通过共建内容制作云平台、共享5G+4K/8K传输技术,正在打造辐射西南的“数字内容生产枢纽”。

二、广电5G协同发展的三大实践路径

  1.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,打破“孤岛效应”
    成渝两地通过联合规划5G基站布局,避免重复建设。2023年,川渝已实现主要城区广电5G信号全覆盖,并通过共建铁塔、共享频谱资源,降低30%以上的运维成本。“双城经济圈不是简单的地理叠加,而是通过技术协同实现1+1>2的效能。”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。
  2. 产业场景深度融合,激活数字经济
    在工业领域,成都龙泉驿汽车产业基地与重庆两江新区合作,利用广电5G网络搭建“车联网测试平台”,实现跨区域自动驾驶数据实时交互。在文旅领域,两地联合推出“5G+VR川渝文化走廊”,游客通过广电5G手机即可沉浸式体验大足石刻与三星堆的联动展览。
  3. 公共服务一体化,缩小城乡数字鸿沟
    通过广电5G网络,四川甘孜、阿坝等偏远地区的学校可接入重庆重点中学的“5G+教育云课堂”;重庆的三甲医院则为川东地区提供远程超声诊断服务。这种跨区域的公共服务协同,让优质资源突破地理限制,真正实现“双城共享”。

三、挑战与突破:协同发展的关键命题

尽管成渝广电5G协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,但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。标准不统一是首要障碍:两地广电网络的技术接口、数据格式存在差异,导致跨省业务调度效率低下。对此,2023年川渝联合发布《广电5G协同发展技术白皮书》,明确11项跨域互通标准,为全国区域协同提供范本。

另一大挑战来自商业模式创新。传统广电依赖广告与用户订阅收入,但5G时代需要探索“网络+内容+服务”的复合盈利模式。例如,重庆广电与成都文旅集团合作开发的“5G+AR景区导览”应用,通过门票分成、广告植入和数据服务,已实现单项目年营收超千万元。

四、未来图景:从“双城协同”到“全国标杆”

成渝广电5G协同发展的意义远超地域范畴。2024年,随着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成渝枢纽节点的落地,两地将进一步整合红色文化、巴蜀文物等数字资源,构建覆盖西南的文化数据服务网络。与此同时,广电5G与北斗导航、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,或将在应急通信、智慧农业等领域催生新业态。

“双城经济圈的广电5G协同,不仅是技术的试验田,更是制度创新的孵化器。”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2023年数字经济峰会上表示。当川渝两地打破“一亩三分地”思维,以5G为纽带重构区域创新生态,这场“双城实验”或许能为长三角、粤港澳等城市群提供更具普适性的发展逻辑。


(注:本文数据及案例参考自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》、川渝广电局联合报告及公开新闻报道,结合行业分析重新梳理撰写。)

本文作者:
文章标题: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广电5G协同发展
本文地址:https://hm-zl.cn/archives/2416.html
版权说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中国广电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
End
最后修改:2025 年 04 月 18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