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广电在毫米波(mmWave)频段的战略储备,是其5G技术版图中最具前瞻性的布局之一。尽管当前700MHz广覆盖是主力,但毫米波技术作为“未来十年关键增长极”,正在通过技术预研、标准卡位和场景孵化,悄然构建广电5G的第二增长曲线。以下从频谱规划、技术突破、应用场景三个维度解析这一技术底牌的深层价值:
一、频谱储备:抢占高频战略资源
国内布局
- 26GHz(24.75-27.5GHz):工信部已明确将该频段作为我国5G毫米波主力频段,广电通过申请实验频率获得26.35-27.5GHz连续大带宽(1.15GHz)。
- 4.9GHz(4.8-4.96GHz):与中国移动共享的频段,通过载波聚合(CA)实现"低频打底+中频容量+毫米波热点"的三层组网。
国际对标
- 美洲模式:借鉴美国Verizon的28GHz部署经验,在冬奥场馆等场景验证26GHz性能。
- 欧洲路径:参考德国电信的26GHz工业互联网应用,开发适配中国工厂的解决方案。
二、技术突破:破解毫米波商用难题
覆盖增强技术
- 智能反射面(RIS):在北京亦庄测试中,通过256单元可编程超表面,将26GHz信号绕射能力提升8倍,覆盖死角减少70%。
- 混合波束赋形:中兴开发的"数字+模拟"双模波束追踪算法,移动场景切换成功率从80%提升至99%。
端到端优化
- 芯片级集成:紫光展锐首颗支持26GHz的SoC(唐古拉T770),将毫米波射频前端面积缩小至5mm²,功耗降低40%。
- 双连接(EN-DC):通过700MHz锚点小区+26GHz载波聚合,用户峰值速率达4.3Gbps(上海外滩实测)。
成本控制
- AAU模块化:华为"刀片式"毫米波AAU,单模块重量从25kg降至8kg,安装成本降低60%。
- 共享杆塔:利用现有有线电视杆路部署毫米波微站,节省市政审批时间90天以上。
三、应用场景:定义毫米波差异化价值
极致体验场景
- 8K+3D全息直播:2025年央视春晚计划采用26GHz+5G广播技术,实现百万观众同步观看无压缩8K/120fps直播。
- 元宇宙入口:与字节跳动合作开发毫米波VR头盔,单用户独占带宽1.2Gbps,时延<5ms。
工业级连接
- 精密制造:在苏州某汽车工厂,26GHz网络支撑2000+工业传感器同步传输,时延抖动<1μs。
- 数字孪生:三一重工泵车生产线通过毫米波实现全工序3D建模,数据更新延迟从分钟级降至秒级。
社会治理创新
- 智慧交通:北京亦庄部署毫米波路侧单元,可同时追踪200个移动目标(车辆/行人),定位精度达厘米级。
- 应急通信:毫米波无人机基站升空100米时,可提供10Gbps临时回传链路,满足灾害现场4K视频回传需求。
四、商业化路线图
阶段 时间节点 关键目标 商业指标
技术验证 20232024 完成26GHz端到端测试,制定企业标准 单用户峰值速率>3Gbps
场景试点 20242025 落地3个标杆应用(如8K直播、智能工厂) 行业客户ARPU达普通用户5倍
规模商用 20262028 建成万站级毫米波网络,融入四网融合 贡献广电5G总营收的15%以上
五、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
覆盖成本高
- 对策:开发"毫米波微站+700MHz宏站"的智能协作方案,热点区域每平方公里部署成本控制在80万元以内。
终端生态弱
- 对策: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,补贴毫米波手机研发,2025年前实现入门机型(<2000元)量产。
国际标准碎片化
- 对策:联合中国信通院推动26GHz成为ITU 5G毫米波主力频段,降低全球漫游门槛。
六、战略价值:广电的"高频宣言"
毫米波对广电而言不仅是技术选项,更是重构产业话语权的关键:
- 打破频谱偏见:证明广电不仅能做广覆盖,也能玩转高频极致速率;
- 定义6G基础:毫米波与太赫兹的技术协同,为6G全域覆盖储备能力;
- 创造新现金流:工业互联网等to B场景的毛利率可达60%以上,远超消费级业务。
中国广电正通过毫米波这张技术底牌,向世界展示其从"广播电视运营商"向"全频段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商"的蜕变决心。当700MHz的广覆盖与毫米波的超能力结合,一个覆盖无死角、速率无瓶颈的新型网络物种正在诞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