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电5G如何破局Z世代市场?年轻用户品牌认知调研报告

“5G套餐用哪家?广电的信号到底行不行?” 在知乎、小红书等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上,类似的提问逐渐增多。随着中国广电5G正式商用满两年,其192号段用户突破2300万,但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:在Z世代(1995-2010年出生)这一未来消费主力群体中,广电5G的品牌认知度与用户黏性究竟如何? 本文基于第三方调研数据与社交媒体舆情分析,深度拆解广电5G在年轻市场的机遇与挑战。

一、Z世代眼中的广电5G:陌生感与好奇心并存

根据艾媒咨询《2024年中国5G通信市场调研》,18-25岁用户选择运营商时,“品牌熟悉度”权重占比高达47%,远超套餐价格(32%)与网络速度(21%)。而广电5G在此项得分仅为18.3%,显著低于三大传统运营商。

值得关注的是,“广电”二字带来的认知偏差正在形成传播壁垒。焦点小组访谈显示,72%的受访者将“中国广电”与“电视台”“有线电视”直接关联,仅有9%能准确描述其5G业务特性。“我以为广电5G是装宽带送电视盒子的……”一位00后大学生的反馈颇具代表性。

但矛盾的是,年轻群体对差异化服务的期待值正在攀升。微博话题#广电5G能打破三足鼎立吗#阅读量突破1.2亿次,评论区高频词包括“价格战终结者”“第四运营商福利”等。这暗示着:Z世代既渴望打破现有市场格局,又对新生品牌持观望态度

二、破圈密码:内容生态与社交货币的双重缺失

与竞争对手相比,广电5G在年轻化运营中存在两大短板:

1. 内容捆绑策略失效

中国移动咪咕视频借力NBA、欧冠赛事收获年轻男性用户,中国联通腾讯王卡依托定向流量覆盖90%的Z世代游戏场景。反观广电5G,“广电慧家”套餐虽整合了有线电视与宽带,但缺乏《原神》《王者荣耀》等头部IP联动。第三方数据显示,其25岁以下用户中,仅11%主动使用过广电自有内容平台。

2. 社交传播动能不足

在抖音、B站等平台,“三大运营商吐槽”类视频平均播放量超50万,但涉及广电5G的内容不足1%。年轻用户更倾向于分享“携号转网攻略”“流量包薅羊毛”等具备实用性与话题性的内容,而广电目前尚未制造出类似“联通冰淇淋套餐”“移动花卡”的社交爆点。

一位数码博主在测评视频中直言:“广电5G就像班里那个低调的转学生——你知道他存在,但不知道他有什么绝活。”

三、抢占Z世代心智的三大行动路径

要扭转认知困境,广电5G需从产品设计、传播策略到价值主张进行系统性革新:

① 重构“性价比”定义:从价格战到体验战

Z世代对“便宜”的敏感度正在下降。QuestMobile报告显示,愿意为优质网络体验多支付20%费用的年轻用户比例较2021年增长14%。广电可借鉴海外案例:美国Verizon通过“5G超宽带+AR演唱会”组合,使18-24岁用户留存率提升27%。将700MHz黄金频段的技术优势转化为“无卡顿直播”“地铁追剧神器”等具象化体验,比单纯降价更具杀伤力。

② 打造内容共生体系:让流量成为社交资本

与其独立运营内容平台,不如开放合作:

  • 与网易云音乐、LOFTER等Z世代聚集平台推出“免流创作专区”,降低UGC内容生产门槛
  • 联合热门IP开发“限量版SIM卡”(如国漫联名卡面),激活收藏与分享欲
  • 针对高校市场设计“学分兑换流量包”,嵌入校园生活场景

③ 发起“反焦虑营销”:重新定义5G价值

当竞品仍在鼓吹“更快更多”时,广电5G可切入新赛道:

  • 推出“离线友好套餐”,倡导“不被算法绑架”的数字极简主义
  • 通过“绿色基站计划”传递环保理念,与Z世代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共振
  • 建立“192青年实验室”,让用户直接参与套餐设计、信号优化等决策环节

数据显示,2024年Z世代每月人均移动数据消耗量已达38GB,较5年前增长460%。这片流量红海中的每一次选择,都在重塑通信行业的权力格局。对于广电5G而言,与其纠结“如何被年轻人看见”,不如思考“怎样让年轻人主动定义”——毕竟,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真正的认知突围从不源于灌输,而始于共谋

本文作者:
文章标题:广电5G在Z世代中的品牌认知调研
本文地址:https://hm-zl.cn/archives/2904.html
版权说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中国广电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
End
最后修改:2025 年 04 月 22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