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的5G共建共享合作是近年来国内通信行业的重要战略举措,旨在通过资源互补降低建设成本、加速5G网络覆盖,同时探索新的市场模式。以下从合作细节与未来挑战两方面展开分析:
一、合作核心细节
- 频谱与资源分配
700MHz频段共享:
中国广电将拥有的700MHz频段(n28频段,698-790MHz)与中国移动共享,移动提供2.6GHz(n41)、4.9GHz(n79)等中高频段资源,形成“低频+中频”协同覆盖。
基站共建共享:
双方联合采购基站设备(如华为、中兴的大规模天线阵列),共享铁塔、传输线路等基础设施。中国移动承担700MHz基站的建设和维护,广电支付相关费用并共享网络容量。
- 网络架构设计
独立组网(SA)模式:
双方采用SA架构,广电通过700MHz频段独立建设核心网,但与中国移动共享无线接入网(RAN)。广电初期聚焦城郊、农村及特定垂直行业市场,避免与移动在城市区域的直接竞争。
动态频谱共享(DSS):
在700MHz频段上,通过DSS技术实现4G/5G动态切换,提升频谱利用率。例如,在农村地区优先保障5G覆盖,城市高峰时段动态分配资源给4G用户。
- 市场与业务分工
广电聚焦内容与行业应用:
利用自身媒体资源(如央视、芒果TV)推动“5G+超高清”“5G广播”等特色服务,主攻家庭宽带、政企物联网(如智慧城市、智慧农业)等市场。
移动主导个人用户市场:
中国移动继续巩固个人5G用户规模,通过套餐捆绑(如“5G+宽带+电视”)巩固市场份额,广电则通过内容反哺移动用户黏性。
- 技术与运维协作
统一网管平台:
双方共建网络管理系统,实现700MHz基站的智能监控与故障定位,降低运维复杂度。
标准统一化:
广电需适配移动的网络协议与接口标准(如核心网功能、计费系统),确保互联互通。
二、合作带来的优势
成本大幅降低:
- 广电无需自建700MHz基站,节省超千亿元投资;移动则通过共享频谱资源,快速扩展农村覆盖,减少重复建设。
加速700MHz网络部署:
- 双方计划2023年底建成超40万座700MHz基站,实现全国覆盖,广电借此快速切入5G市场。
互补性竞争格局:
- 移动获得700MHz黄金频段,弥补中低频短板;广电借助移动的成熟网络能力,避免与电信、联通的NSA/SA双模网络直接对抗。
三、未来挑战与风险
- 技术整合难题
频段协同复杂性:
700MHz(低频)与2.6GHz/4.9GHz(高频)的协同需解决切换延迟、干扰管理等问题。例如,农村用户可能在移动过程中频繁切换基站,影响体验。
核心网独立性限制:
广电核心网独立部署,与移动核心网的互通可能增加时延,对车联网、工业互联网等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构成挑战。
- 市场利益冲突
用户争夺隐忧:
广电若通过低价策略切入个人市场(如推出9元5G套餐),可能引发与移动的存量用户竞争,破坏合作基础。
内容与流量分成争议:
广电的5G广播业务若分流移动的流量收入(如免费直播),需设计合理的分成机制。
- 政策与监管压力
频谱资源分配争议:
广电的700MHz频段原属广播电视用途,部分专家认为其转为通信用途需重新评估政策合规性。
反垄断监管风险:
若移动与广电合作形成市场支配地位,可能面临监管部门对基站共享、资费捆绑等行为的限制。
- 终端与生态适配
700MHz终端渗透率不足:
尽管主流手机已支持700MHz,但早期设备(如2020年前发布的手机)仍需软件升级,影响用户体验。
物联网模组碎片化:
700MHz物联网终端需定制化开发,可能导致行业应用推广成本增加。
四、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
明确市场边界:
- 广电聚焦政企与垂直行业(如应急广播、智慧电网),移动主攻个人用户,通过签署“竞合协议”避免内耗。
强化技术协同:
- 共建联合实验室,优化700MHz与中高频段的协同算法,推动R18标准对n28频段的增强支持(如URLLC优化)。
创新商业模式:
- 探索“网络+内容”捆绑服务,例如:移动用户支付额外费用观看广电独家4K内容,收益按比例分成。
政策协调与生态共建:
- 推动工信部明确700MHz的“通信专用”属性,联合华为、高通等企业加速700MHz终端生态成熟。
五、总结
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的共建共享合作,短期内通过资源互补实现“双赢”——广电低成本快速建网,移动补足低频短板。然而,长期合作需解决技术协同、利益分配、政策合规三大核心矛盾。若双方能坚守差异化定位,并在5G广播、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深度合作,有望重塑中国5G市场格局,成为全球700MHz频段高效利用的标杆案例。反之,若陷入频谱资源争夺或市场内卷,合作价值将大打折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