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广电通过“有线+5G”双轮驱动战略,构建了覆盖全域、技术协同、业务融合的新型网络体系,其核心实现路径及创新实践如下:


一、网络架构融合:构建一体化云网底座

  1. 全云化核心网架构
    中国广电采用“广电核心网+移动基站”混合组网模式,自建全云化5G核心网,实现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。例如,湖北广电部署的SA核心网支持VoNR高清通话,并通过分布式数据中心降低时延至20ms以内。同时,与移动共享5G核心网资源,减少重复建设成本。
  2. SDN/NFV技术赋能网络智能化
    通过软件定义网络(SDN)和网络功能虚拟化(NFV),实现有线电视网络与5G无线网的动态资源调度。例如,江苏有线将DVB与IP机制融合,提升网络承载能力,支持4K/8K超高清业务。

二、传输网络协同:频谱与基础设施互补

  1. 700MHz与光纤网络互补覆盖

    • 广域覆盖:利用700MHz频段穿透力强的特性,实现农村、山区等偏远地区覆盖,基站密度仅为传统频段的1/3。
    • 深度覆盖:在城区采用2.6GHz/4.9GHz频段补盲,结合光纤入户(FTTH)实现“最后一公里”千兆接入。
  2. 国干传输网全光化升级
    中国广电建成覆盖全国的OTN 200G/400G国干网络,单波速率达400G,支持广电5G承载与CBNET骨干网协同。例如,2024年新增OTN 400G链路,为算力网络提供基础支撑。

三、业务融合创新:固移场景深度绑定

  1. “广电慧家”全融合套餐
    推出“5G+宽带+电视+语音”套餐,例如江苏有线“千兆慧家”方案,用户可享5G速率、千兆宽带、4K超高清直播及应急广播服务,差异化满足家庭用户需求。
  2. 应急广播一体化体系
   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与5G基站的协同,构建“有线+5G”应急广播专网。例如,江苏广电在南京、苏州完成5G RedCap应急广播试点,实现灾害预警信息秒级触达。
  3. 大小屏互动与内容融合

    • 直播中国APP:聚合电视直播、短视频、应急广播等内容,支持5G手机与电视终端无缝切换观看。
    • 5G NR广播:通过移动基站与广电发射塔协同,实现手机无需SIM卡即可接收直播信号,如北京冬奥会期间完成全球首个5G NR广播商用验证。

四、资源共享与标准突破

  1. 基站共建共享
    与中国移动共建700MHz基站超57.8万座,共享4/5G基站超380万座,快速实现全国乡镇以上连续覆盖。例如,广电负责核心网,移动提供无线接入资源,降低部署成本。
  2. 国际标准引领

    • 主导制定5G NR广播标准(3GPP R17),推动广播功能纳入全球5G规范。
    • 提出“文化专网+5G”融合方案,支撑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。

五、终端与生态协同

  1. 终端适配升级
    推动95%以上新入网终端支持700MHz频段,并开发“超级n28”增强型终端,提升信号接收能力。例如,江苏有线联合华为推出5G新通话功能,实现多媒体实时交互。
  2. 开放平台生态

    • 文化专网:对接宣传文化系统单位,提供安全可信的内容分发通道。
    • 智慧城市:与公安、交通等部门合作,基于5G+有线网络构建智能安防、交通监控系统。

六、未来演进方向

  1. 算网融合
    规划建设“算力网络”,将边缘计算节点与广电云平台、5G基站深度协同,支撑AI、VR等实时业务。
  2. 6G技术储备
    开展通感一体(通信+感知融合)试验,例如安徽试验网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,为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奠定基础。

总结:协同效应释放价值

广电通过“网络架构融合+业务场景创新+资源生态共建”,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从单一传输向“内容+服务+网络”综合平台的转型。其核心优势在于:

  • 差异化覆盖:700MHz解决广域覆盖痛点,5G增强移动场景能力。
  • 成本效率:共建共享降低30%以上建设成本,云化架构提升资源利用率。
  • 生态壁垒:以内容为核心,绑定政府、企业客户,形成不可替代性。
    未来,随着5G-A和6G技术推进,广电“有线+无线”协同模式将进一步释放数字文化与智慧城市服务潜力。
本文作者:
文章标题:中国广电5G与有线电视网络的融合:如何实现“有线+无线”协同?
本文地址:https://hm-zl.cn/archives/3784.html
版权说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中国广电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
End
最后修改:2025 年 05 月 04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