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广电5G与IPv6的融合是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基础,对于推动网络技术发展、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。以下从融合的背景、具体实现、带来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:

融合背景

  • 国家政策推动:国家大力推动5G网络和相关系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落实“十四五”规划,加快实施“宽带中国”发展战略。工信部、网信办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相关意见,重点提出建立国家IPv6演进的技术标准体系,加快IPv6国家标准的研制,推动IPv6行业融合应用标准制定和落地应用。中国广电响应国家政策,积极推进5G与IPv6的融合。
  • 自身发展需求:中国广电于2019年6月取得5G商用牌照,肩负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使命。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实现从传统网络向智能网络的迈进,转型成为DICT供应商,需要在网络建设中采用先进的技术,IPv6的大地址空间、高安全性等特性正好满足广电5G的发展需求。

融合的具体实现

  • 网络建设与改造

    • 骨干网建设:中国广电经过规划建设部署,建设了一张覆盖全国31个省,连接中国广电4个5G核心网(5GC)和62个用户面(5GU)的IP承载专网。到2023年末,全国广播电视光缆干线传输网、宽带数据骨干网、内容分发网络、数据中心、业务系统以及相应的管理支撑系统,均能提供IPv6服务。
    • 承载网创新:广电5G承载网通过在北京和武汉部署SDN控制器,实现全网拓扑信息收集、流量可视化、时延丢包实时检测。结合不同业务的SLA诉求,完成算路,下发到PE设备。网络设备(P和PE)全网部署SRv6和EVPN协议,物理链路仅部署IPv6地址,实现IPv4&IPv6业务的统一承载。
  • 技术创新与试点

    • 新技术应用:广电5G承载网实现了多项创新,如首次大规模骨干网部署SRv6 Policy技术、首次大规模骨干网部署IPv6单栈、首次长距离部署随流检测、首次在大规模骨干网分布式部署1588v2时钟源,以及广电5G承载骨干网承载面、控制面和管理面向IPv6单栈演进等。
    • 应用探索:中国广电已在5G核心网先行示范区域内,开展了IPv6+等融合媒体直播应用的探索,通过边试点、边总结、边推广,以点促面,不断提升网络服务水平,增强网间互联互通能力,推进IPv6单栈部署,夯实产业生态基础,提升IPv6应用广度和深度。

融合带来的优势

  • 满足海量终端接入需求: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,能够支持未来物联网设备的大量接入,满足5G网络对海量终端的接入需求。5G与IPv6的融合可以为各种智能设备提供唯一的IP地址,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。
  • 提升网络安全性:IPv6技术支持端到端的安全机制,保障用户数据传输的安全性,符合中国网络安全要求。在5G网络中,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至关重要,IPv6的安全特性可以为5G网络提供更可靠的保障。
  • 实现端到端网络连接与丰富应用场景:两者的融合可以实现端到端的网络连接,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更好的用户体验。例如,在超高清视频、虚拟现实、远程医疗等领域,5G与IPv6的融合可以提供高速、稳定、安全的网络连接,满足这些应用对网络的高要求。
  • 推动网络智能化发展:IPv6+技术创新不断演进,包括分段路由、网络切片、随流检测等协议创新,以及网络分析、网络自愈、自动调优等网络智能化技术创新。这些创新技术可以应用于5G网络,使5G网络更加智能化、高效化。

面临的挑战

  • 技术复杂性:5G与IPv6的融合涉及到多种复杂的技术,如SRv6、EVPN、网络切片等。这些技术的部署和运维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和丰富的经验,对于广电运营商来说,技术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是一个挑战。
  • 网络改造成本高:要实现5G与IPv6的全面融合,需要对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,这将带来高昂的成本。包括设备采购、网络建设、系统升级等方面的费用,对于广电运营商的资金实力是一个考验。
  • 应用推广难度大:虽然5G与IPv6的融合可以带来诸多优势,但要推动相关应用的广泛推广,还需要解决应用开发、商业模式创新等问题。目前,基于5G与IPv6融合的应用还相对较少,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有待提高。

中国广电5G与IPv6的融合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,虽然在融合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,但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努力,有望实现网络技术的升级和产业生态的完善,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网络服务。

本文作者:
文章标题:中国广电5G与IPv6的融合:下一代互联网基础
本文地址:https://hm-zl.cn/archives/3955.html
版权说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中国广电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
End
最后修改:2025 年 05 月 07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