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共建共享协同机制升级:打造“全链条运维生态”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通过“责任共担、数据互通、流程闭环”的运维协同模式,构建了覆盖规划、建设、优化、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 。双方在山东试点中建立了“三级联动”机制:

省级协同平台:统一制定网络KPI指标(如覆盖率≥98%、掉话率≤0.5%),每月召开联合调度会;

市级联合工作组:实施“7×24小时”网络监控,建立“问题发现-分析-解决”两小时响应机制;

网格化运维单元:组建“广电+移动”混合运维团队,配备便携式5G扫频仪、智能路测车等装备,日均完成500+基站调优。

数据印证:烟台试点中,通过该机制将网络投诉率降低62%,用户满意度提升至92% 。

 

二、网络覆盖优化技术路径:破解三大核心痛点

针对700MHz网络特性,广电创新提出“三维立体优化法”:

水平覆盖优化:利用700MHz广覆盖优势,在农村区域采用“单站覆盖半径3-5公里”的蜂窝布局,相较传统4G基站减少60%建设量 ;

垂直穿透增强:在城市高密度区域部署“700MHz+2.6GHz”双频组网,通过载波聚合实现楼宇深度覆盖,室内信号强度提升12dB;

动态负载均衡:开发智能调度算法,在用户峰值时段(如晚8-10点)自动将30%流量迁移至移动2.6GHz网络,缓解700MHz容量压力 。

典型案例:

青岛某商业区:通过Massive MIMO波束赋形技术,将5G下行速率从220Mbps提升至680Mbps,支撑8K直播等场景;

菏泽农村地区:采用“700MHz+无人机中继”方案,解决黄河滩区20公里信号盲区问题,覆盖1.2万农户 。

 

三、业务质量提升关键技术:聚焦语音与数据双优化

广电针对5G VoNR语音与数据业务推出“双引擎驱动”方案:

VoNR质量保障:

构建端到端QoS保障体系,设置语音业务专属调度优先级;

在济南试点中,通过EPS Fallback流程优化,将语音接通率从87%提升至99.2%,时延降低至50ms以内 。

数据业务加速:

部署“智能边缘计算节点”,将热点内容(如芒果TV 4K片源)缓存至区县级机房,访问时延降低80%;

开发“动态带宽分配算法”,在烟台智慧港口实现5G专网峰值速率1.2Gbps,支撑无人吊装实时操控 。

 

四、运维智能化转型:AI与大数据的深度赋能

广电构建“智慧运维大脑”系统,实现网络问题预测与自愈:

AI故障预测:基于历史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,提前48小时预测基站故障(准确率92%);

智能根因分析:通过信令大数据关联分析,20分钟内定位90%的复杂网络问题(如案例三中的N3接口路由故障);

自动化调参:开发基站参数自动优化工具,在潍坊试点实现700MHz小区切换成功率从95%提升至99.8% 。

创新工具应用:

5G频谱感知仪:实时监测700MHz频段干扰,识别非法广播信号(如案例一中的未清频干扰源);

VR运维模拟器:通过虚拟仿真快速验证优化方案,将网络调整验证周期从3天缩短至2小时 。

 

五、垂直行业网络定制:从“通用覆盖”到“场景化服务”

广电针对不同行业需求推出“5G网络切片+”解决方案:

智慧矿山专网:在山西煤矿部署“超低时延切片”,实现井下4K视频回传时延≤20ms,支撑应急救援指挥;

海洋牧场专网:通过“海上基站+卫星回传”混合组网,为青岛海洋牧场提供150公里海域连续覆盖;

智慧城市物联:启用RedCap轻量化终端,单基站连接数从1万提升至10万,支撑智能电表、井盖监测等海量连接场景 。

商业价值:2024年垂直行业专网收入占比达28%,单项目年均ARPU值超传统用户5倍 。

 

六、未来演进方向:从“网络优化”到“体验重构”

广电提出“四维能力跃迁”战略:

感知智能化:部署意图识别系统,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实现“业务需求-网络资源”动态匹配;

算力泛在化:推进“东数西算”节点与5G基站共址建设,构建边缘算力池(如内蒙古试点部署1000台边缘服务器);

安全内生性:研发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与5G融合方案,在政务专网实现数据传输“物理不可破解”;

绿色节能化:采用智能关断技术,在闲时自动关闭70%射频单元,单基站年节电4.2万度 。

 

结语

中国广电通过“技术攻坚+机制创新+生态协同”的三重突破,正在将700MHz网络从“覆盖优势”转化为“体验胜势”。当5G运维从“解决信号有无”升级为“重塑用户体验”,这场通信行业的深度变革,不仅展现了共建共享模式的生命力,更揭示了数字经济时代网络价值重构的新范式——唯有以用户为中心、以技术为引擎、以生态为纽带,方能在5G红海中开辟蓝海。

本文作者:
文章标题:《广电5G网络优化攻坚:从共建共享到用户体验提升的运维实践》
本文地址:https://hm-zl.cn/archives/401.html
版权说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中国广电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
End
最后修改:2025 年 03 月 31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