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数西算新突破:中国广电5G宁夏枢纽开源算力调度算法释放产业动能
当”东数西算”工程遇上5G+算力调度创新,一场关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化学反应正在宁夏悄然上演。 中国广电近日宣布,其位于宁夏的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将开源自主研发的5G算力调度算法,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国家级算力枢纽建设迈入技术共享新阶段,更揭示了数字基建领域”硬科技”与”软实力”的深度融合趋势。
东数西算的宁夏解法:从能源洼地到算力高地
作为国家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,宁夏中卫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政策优势,正在改写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版图。年均8℃的低温环境、低于0.36元/度的工业电价、地质结构稳定的戈壁滩,这些曾制约传统工业发展的”短板”,如今却成为建设绿色数据中心的黄金要素。据统计,中卫集群已建成服务器装机量超60万台,PUE值(电能利用效率)稳定控制在1.1以下,较东部地区数据中心节能30%以上。
但真正的突破在于算力调度的时空平衡艺术。中国广电通过”电力-网络-算力”三维协同调度模型,创新实现东西部算力资源的动态匹配:白天优先调用宁夏本地风光电产生的清洁能源,夜间则通过智能路由算法将长三角、珠三角的闲时算力需求西迁。这种”追风逐光”的调度策略,让西部可再生能源消纳率提升至92%,同时为东部企业节省15%以上的算力成本。
5G+算力调度:打开产业变革的潘多拉魔盒
中国广电此次开源的算法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技术模块: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动态定价模型、多目标约束下的任务迁移决策树、跨域光网络的自愈路由协议。其中最具创新性的当属”时空双维度竞价机制”,该机制允许用户根据业务紧急程度、数据敏感性等参数,自主选择算力资源的时空组合方案。例如医疗影像分析可选择宁夏实时算力,而金融风控建模可竞拍东部夜间闲置GPU资源。
这种技术突破正在重塑产业生态。在宁夏某智慧农业园区,5G专网与开源算法的结合让农作物生长模型训练效率提升3倍——无人机采集的田间数据通过边缘计算节点预处理,核心算法训练则自动分配至成本最优的西部算力池。类似的变革同样发生在远程医疗、智能驾驶等领域,据统计,采用新调度模式的企业平均降低AI研发成本28%,模型迭代周期缩短40%.
开源战略背后的数字经济新范式
中国广电选择开源核心算法,绝非简单的技术共享。这背后暗含“标准制定权”与”生态构建术”的双重考量:通过建立开放的API接口标准,吸引超过200家上下游企业接入调度平台;借助开发者社区的集体智慧,持续优化算法在异构算力、混合云场景下的适应能力。这种”国家队主导+市场协同”的创新模式,正在催生算力交易的新形态——某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,基于开源算法构建的算力现货市场,日均交易额已突破5000万元,价格波动率较传统模式下降60%.
更深层的变革在于数字基建的价值重构。当算力调度从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生态,西部枢纽不再仅是数据存储的”数字仓库”,更成为算力创新的”策源地”。宁夏地方政府配套推出的”算力券”政策,允许中小企业以优惠价格获取智能调度服务,这种”以算引智”的策略已吸引37家人工智能企业落户中卫,形成从数据清洗、模型训练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。
从技术开源到价值共创
这场始于算法开源的变革,正在引发连锁反应。在电力领域,智能调度算法帮助宁夏电网实现风光储一体化管控,2023年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48%;在碳交易市场,精确的算力碳足迹计量模型,使得数据中心首次获得CCER(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)认证资格。这些跨界融合案例印证着一个趋势:当算力调度突破技术边界,其价值将呈指数级释放。
值得关注的是,开源算法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,更是产业规则的革新。某跨国云服务商已基于中国广电的开源代码,开发出适配全球多云环境的调度工具,这标志着我国在算力网络领域开始输出技术标准。正如国际电信联盟专家所言:”这种以开源促创新的路径,正在改写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的竞争规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