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技术突破:构建算网协同的“智能神经中枢”中国广电以“5G-A网络切片+算网大脑”为核心,推动算力资源调度从人工干预向全局智能决策演进:
算网大脑架构:
部署分层分布式算网大脑架构 ,总部大脑实现跨省资源统筹,区域大脑(如贵州、甘肃枢纽)执行本地优先调度,算力调度响应时延从分钟级压缩至秒级。
集成AI大模型实现意图感知,支持自然语言输入算力需求(如“渲染敦煌8K数字洞窟需GPU资源”),自动生成最优调度方案 。
量子-经典混合调度:
在长三角试点量子密钥算力凭证技术,动态加密算力传输链路,抵御2000次/秒的网络攻击 ,保障金融级数据安全。
异构算力纳管:
通过多云中间件对接阿里云、AWS等第三方算力池,异构资源纳管率从32%提升至78%,支撑超算中心、智算集群的混合编排 。
典型实践:
敦煌数字孪生实时渲染:调用宁夏GPU集群与上海边缘节点协同,8K洞窟模型渲染效率提升5倍,功耗降低40% ;
长三角工业数字孪生:算网大脑动态调度西安AI质检算力与苏州边缘节点,实现生产线缺陷检测时延<10ms 。
二、生态重构:从“东数西算”到“全域智算”
广电创新提出“三级智算体系”,破解算力供需结构性矛盾:
核心枢纽层:
在贵州、内蒙古部署绿色智算集群,PUE值降至1.08,支撑AI大模型训练等非实时业务,算力成本较东部降低65% 。
区域协同层:
构建“疆算入渝”“骊算入沪”等跨域通道,通过SRv6+FlexE技术实现20ms级时延保障,2024年调度西部冗余算力超200PFlops 。
边缘自治层:
在湖北光谷智算中心部署边缘AI盒子,支撑智能制造实时推理,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达99.3%,事故率下降58% 。
商业创新:
推出“算力期货”产品,企业可提前锁定西部低价算力资源,2024年交易规模突破15亿元 ;
建立算力分润机制,按数据调用量、模型训练时长等指标与生态伙伴分成,跨境分账收入达2.3亿元 。
三、标准引领:从跟随创新到定义规则
算力度量体系:
主导制定《算力价值评估白皮书》,定义“算力当量”标准单位(1CFU=1EFlops·小时),实现CPU、GPU、量子芯片的等效换算 。
协议开源生态:
发布全球首个《算网协同协议栈》(CNCP),兼容ITU-T FG-NET2030框架,获华为、新华三等128家企业接入 。
安全可信认证:
在郑州枢纽建设“量子+区块链”双认证中心,实现算力任务溯源存证,数字资产交易纠纷率下降90% 。
四、挑战与战略纵深:从智能调度到认知革命
核心瓶颈突破:
意图理解局限:
研发多模态交互引擎,支持语音、文本、脑机接口多通道输入,意图识别准确率从75%提升至92% 。
能耗悖论破解:
在乌兰察布试点“算力-电力”数字孪生系统,预测性调度风电驱动的GPU集群,可再生能源消纳率提升至45% 。
未来演进方向:
6G内生智能:研发太赫兹频段空口算力传输,实验室实现1Tbps/km²算力密度,支撑元宇宙万人级实时交互 ;
脑机算力融合:与华山医院合作开发EEG算力需求预测系统,通过脑波特征动态优化渲染优先级,计划2026年商用 。
结语
中国广电以“算网大脑为核、全域智算为翼”,正在将东数西算工程升维为国家数字经济的决策中枢。当敦煌壁画在量子加密信道中流光溢彩,当工业数字孪生在边缘算力节点精准推演,这场“智能调度×生态重构×认知跃迁”的范式革命,不仅重构了算力资源的配置逻辑,更在数字经济主航道上刻下“算力如水,智联万物”的广电印记。未来,随着6G星地算力协同与类脑计算的突破,广电有望构建“每秒百亿亿次决策、EB级安全防护、意图驱动服务”的智能算力网络,为全球数字文明演进提供“中国方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