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践行者,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(中国广电)以"量子通信+区块链"技术为核心,建成全球首个广电级量子保密通信网络,在关键领域实现"无条件安全"通信突破,为国家信息安全筑起数字长城。
一、突破量子通信技术瓶颈
中国广电建成"天地一体"量子通信基础设施:
- 量子密钥分发网络:在京津冀部署2000公里量子骨干网,密钥生成速率达500kbps
- 星地融合组网:联合"墨子号"卫星实现跨域密钥中继,通信距离突破5000公里
- 抗量子攻击系统:研发量子随机数发生器,密码生成速率较传统技术提升10万倍
技术突破:自主研制的"广盾"量子加密机,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商密认证,实现金融级安全传输时延低于1ms。
二、构建国家安全防护体系
打造"四维一体"安全防护架构:
政务安全专网
- 为西电东送工程构建量子加密电力调度网,指令传输零篡改
- 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政务数据跨域安全共享,破解效率提升1000倍
金融安全中枢
- 建成数字人民币量子通信专线,支撑每秒50万笔交易验证
- 上海证券交易所量子密钥分发系统,日均防护交易数据超10PB
工业安全屏障
- 为C919大飞机制造搭建量子安全产线,拦截工业间谍攻击超2000次
-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量子监测系统,实现30万传感器数据绝对安全回传
民生安全防线
- 部署量子加密健康数据平台,保护1.2亿居民电子病历
- "量子健康码"系统在杭州亚运会实现防疫数据零泄漏
典型案例:党的二十大期间构建量子安全通信网,成功抵御3.5亿次网络攻击,核心系统零入侵。
三、构建自主可控技术生态
联合产学研打造量子产业链:
- 标准制定:主导编制6项量子通信国际标准,获ISO/IEC采纳
- 装备研发:建成量子器件生产线,单芯片集成度突破1000量子比特
- 人才培育:设立国家级量子安全实验室,年培养专业人才超500名
技术应用:在"东数西算"工程中实现东西部数据中心量子密钥同步,数据加密传输成本降低70%。
四、构建全球安全合作网络
开创国际安全治理新范式:
- 参与欧盟量子通信基础设施(EuroQCI)建设
- 为东盟国家部署跨境量子贸易结算系统
- 发起"数字丝绸之路安全联盟",覆盖67国关键基础设施
创新成果:研发的量子安全手机终端,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实现全球首次量子加密视频通话,通话质量达8K/30fps。
结语
从北斗卫星到地下光缆,从电力调度到民生服务,中国广电正以"量子之盾"重塑国家安全边界。这种将前沿科技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的实践,不仅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安全屏障,更在全球量子竞争中占据制高点。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,中国广电正用科技硬实力守护国家安全命脉,用创新之光照亮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