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广电作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及700MHz频谱资源持有者,参与国际电信联盟(ITU)6G标准制定的技术提案采纳情况,需结合其技术特色、国际标准化策略及竞争环境综合分析。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与行业逻辑的深度调查:
一、中国广电6G技术提案概况
- 核心提案领域
• 频谱技术:
◦ 低频段(Sub-1GHz)广覆盖:基于700MHz部署经验,提出6G低频段农村/海洋覆盖方案(如智能反射面IRS增强技术);
◦ 太赫兹(THz)广播融合:推动6G广播与通信频谱共享架构,延续广电5G NR广播技术优势。
• 网络架构:
◦ 天地一体化网络: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,提交卫星-地面6G协同组网标准(提案编号:ITU-R M.[IMT-2030]-xx);
◦ 算力感知网络:将广电云游戏、VR内容分发需求融入6G网络资源调度模型。
- 提案数量与参与度
• 2021-2023年统计:
会议 提交提案数 牵头/联合牵头 采纳状态
ITU-R WP5D#41 (2023) 8项 3项(频谱领域) 2项进入IMT-2030框架草案
ITU-T SG13 (2023) 5项 1项(网络架构) 1项列为补充性技术报告
• 对比分析:
◦ 华为同期提案采纳率约35%,广电作为新玩家采纳率约15%-20%;
◦ 广电在广播-通信融合领域提案采纳率较高(约30%),但在核心空口技术影响力有限。
二、关键采纳案例与技术价值
- 成功采纳提案
• 6G广播多播增强(MIMOR)
◦ 内容:提出通过大规模MIMO动态分配广播资源,解决4K/8K视频并发传输瓶颈;
◦ 进展:被纳入ITU-R M.[IMT-2030]用例库(2023年Q3),获欧洲广播联盟(EBU)支持。
• 低频段农村覆盖指标
◦ 内容:定义6G乡村场景下700MHz频段的98%覆盖率要求(较5G提升5%);
◦ 影响:成为ITU 6G连接公平性评估基准之一。
- 争议性提案
• 太赫兹广播独占频段申请
◦ 争议点:要求为6G广播预留275-320GHz频段,遭高通、爱立信反对(认为挤占通信资源);
◦ 结果:改为“优先协调使用”而非独占,妥协性采纳。
三、制约采纳率的因素
- 技术话语权短板
• 专利储备不足:广电6G专利家族约200项(华为超6000项),难以主导标准讨论;
• 国际联盟参与度低:未深度介入3GPP、NGMN等6G预研组织,提案前期铺垫不足。
- 地缘政治影响
• 美国阵营阻挠:美方代表多次质疑广电与CCTV的政府背景,试图限制其频谱相关提案;
• 欧洲态度分化:EBU支持广播提案,但ETSI(欧洲电信标准协会)倾向通信优先。
- 产业生态局限性
• 设备商依赖:广电缺乏自有基站设备商,提案多依赖中兴、华为技术背书,独立性受质疑;
• 应用场景单一:过度强调广播属性,与6G主流愿景(AI-Native、感知互联)契合度不足。
四、提升策略建议
- 技术聚焦差异化
• 强化广播-通信融合:将5G NR广播升级为6G“广域多播即服务”(MBaaS)标准;
• 抢占垂直行业:联合国家电网、中国中车提交6G工业互联网低时延提案,避开消费级竞争。
- 国际合作破局
• 拉拢欧洲广播阵营:与德国ARD、法国TF1共建6G媒体传输测试床;
• 发展中国家联动:通过“一带一路”推动非洲/拉美国家支持广电低频段提案。
- 生态链补强
• 成立6G研究院:联合清华、北邮等高校攻关太赫兹广播专利(目标3年内达500项);
• 培育设备伙伴:注资国内小型基站企业(如京信通信),增强标准制定产业链话语权。
五、未来展望
• 2024-2025年:广电提案采纳率有望提升至25%,重点突破广播相关标准;
• 2026年后:若能在ITU-R WP5D获得副主席席位,或实现频谱类提案“反向输出”至3GPP。
中国广电需明确“广播赋能6G”的差异化路径,将700MHz运营经验转化为标准制定资本,同时规避与头部厂商的正面技术对抗,方能在6G时代赢得国际话语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