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中国广电如何编织一张“零碳”通信网

引言

在青海塔拉滩的光伏海洋中,5G基站依靠阳光日夜运转;在浙江千岛湖的深水里,液冷服务器年均节电4000万度;在广东贵屿的回收工厂,90%的废旧设备重获新生——这些场景勾勒出中国广电的绿色野心:既要万物互联的便捷,也要绿水青山的未来。作为“双碳”战略的践行者,中国广电正以技术创新重塑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范式。

一、绿色基站:从“耗能大户”到“负碳节点”

光伏供电革命

高原电站:青海海南州50MW光伏基站群,年发电量超8000万度,满足1.2万个基站用电;

风光互补:内蒙古锡林郭勒试点“风电+光伏”混合供电,基站离网运行率达92%;

柔性用电:通过AI预测天气,动态切换市电与新能源供电,重庆试点节省电费37%。

设备能耗优化

芯片级节能:自研“青鸾”基站芯片,待机功耗降低65%,算力提升3倍;

智能关断技术:闲时自动关闭冗余射频单元,上海夜间基站节能率达41%;

液冷散热系统:浙江数据中心PUE值(能耗效率)降至1.15,优于行业均值1.5。

二、网络架构:全生命周期的减碳密码

低碳设计

模块化基站:广东试点“搭积木”式建设,施工碳排放减少58%;

绿色包装:全国90%设备采用可降解材料,胶带用量缩减80%。

智慧运维

AI能效管家:实时监测百万级基站能耗,自动优化参数,年省电12亿度;

无人机巡检:替代传统人工巡线,单基站运维碳足迹下降73%。

循环经济

设备梯次利用:淘汰的4G基站模块用于储能电站,寿命延长5-8年;

金属回收计划:联合格林美公司,年处理废旧设备超10万吨,铜、铝再利用率达95%;

碳积分激励:用户每节省1GB流量可兑换0.1元话费或植树额度,参与人次破亿。

三、社会协同:绿色生态的共建之路

行业标准引领

牵头制定《通信网络碳中和评价体系》,被工信部采纳为行业规范;

在ITU推动“绿色5G”国际标准,覆盖28个国家。

跨界碳普惠

“绿色直播间”认证:使用广电网络直播的主播,碳减排量可兑换流量;

新能源汽车联动:与国家电网合作,充电桩优先接入光伏基站绿电;

碳足迹可视化:用户APP可查看个人网络使用碳排放,激发环保意识。

乡村绿色赋能

云南怒江州建设“光伏基站+农业大棚”一体化项目,农户年增收超万元;

陕西延安利用基站余热为村委会供暖,年减少燃煤消耗800吨。

四、挑战与突破:经济账与生态账的平衡术

成本压力

光伏基站初期投资比传统基站高35%,通过碳交易收益7年可回本;

2023年出售碳配额获利超2亿元,反哺新技术研发。

技术瓶颈

储能电池寿命不足,联合宁德时代研发钠离子电池,循环次数提升至6000次;

高寒地区光伏效率低,黑龙江基站采用双面发电组件,冬季发电量增加22%。

用户习惯

推出“绿色峰值电价”,引导用户错峰下载,夜间流量占比从18%升至39%;

开发“低碳云游戏”,渲染能耗降低50%,吸引120万玩家参与。

结语

在山西大同的矿坑遗址上,光伏板下的5G基站正将“黑色能源”转变为“绿色信号”;在海南三沙的岛礁间,海风驱动的基站守护着碧海蓝天的数字脉搏——这些画面揭示着:真正的科技进步,从不是对自然的征服,而是与之共生的智慧。中国广电的绿色行动,既是为地球降温的务实之举,更是对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生动诠释。当每一比特数据都流淌着绿色基因,这张通信网便成了丈量文明的生态坐标。

内容亮点

技术全景:覆盖发电、储能、回收全链条,展现系统性减碳;

经济闭环:通过碳交易、梯次利用等实现商业可持续;

人文关怀:将绿色行动与乡村振兴、用户普惠结合。

本文作者:
文章标题:【绿色行动】低碳网络:光伏基站与能耗优化
本文地址:https://hm-zl.cn/archives/928.html
版权说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中国广电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
End
最后修改:2025 年 04 月 02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