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常见套餐外收费项目明细
- 流量超额费用
触发条件:超出套餐包含的国内通用流量或定向流量(如微信、抖音免流)。
计费标准:
国内通用流量:通常5元/GB(部分套餐按0.29元/MB计费)。
定向流量:若超出免流App范围(如使用微信视频通话),按普通流量计费。
- 国际漫游费用
触发场景:在境外使用流量、短信或通话(即使开通国际漫游未主动使用也可能产生“漫游状态费”)。
典型资费:
流量:3元/GB(港澳台)至15元/GB(欧美),部分国家按分钟计费(如美国通话0.99元/分钟)。
短信:1元/条(发送至国内)。
- 增值服务费用
默认订阅服务:
彩信功能(未关闭时接收彩信可能收费)。
天气预报、手机报等资讯类服务(每月3-10元)。
第三方扣费:
通过短信链接误点“106”开头号码订购的视频会员、游戏道具等。
- 设备相关费用
国际漫游功能开通费:部分套餐需手动开通国际漫游权限(如5元/次)。
流量加油包重复购买:未关闭自动续费导致月度叠加(如日包流量包连续扣费)。
- 其他隐性收费
APN设置不当:错误配置网络参数导致流量偷跑(如误启4G/5G热点)。
呼叫转移费:开通呼叫转移功能后,每次转移收取0.1元/分钟。
二、针对性规避策略
- 流量超额防控
套餐选择技巧:
轻度用户选“银龄安心卡”(19元/月含5GB通用+10GB定向),避免流量浪费。
重度用户直接升级“钻石会员+流量卡”,定向免流覆盖高频App。
实时监控工具:
通过“中国广电”APP→“流量监控”设置阈值提醒(如剩余1GB时推送短信)。
关闭“自动填充”功能(如浏览器自动加载图片),减少后台流量消耗。
- 国际漫游风险规避
行前准备:
开通“全球通”日包(3元/1GB)而非默认漫游,或购买当地实体SIM卡。
关闭“国际长途”功能(路径:设置→移动网络→国际长途开关)。
应急方案:
连接机场/酒店Wi-Fi后,通过“中国广电”APP设置“Wi-Fi优先模式”。
- 增值服务“断舍离”
关闭默认订阅:
拨打10099转人工客服,要求取消彩信、天气预报等非必要服务。
在“中国广电”APP→“我的服务”中逐一退订。
防误触设置:
关闭短信中的“回复T退订”功能(部分SP会利用此漏洞二次扣费)。
- 设备与功能管理
APN参数锁定:
进入手机网络设置,删除非官方APN配置(仅保留中国广电提供的“cmlte”)。
禁用“便携式热点”功能(除非需共享网络)。
呼叫转移限制:
通过APP或营业厅关闭呼叫转移权限,避免无意中触发收费。
- 账单审查与维权
月度账单核对:
下载电子账单,重点核查“增值服务费”“国际漫游费”等条目。
发现异常扣费立即拨打10099申诉,要求提供详单(如流量使用地点、时间)。
维权依据:
若属运营商误扣费,可引用《电信条例》第34条要求双倍返还。
保存通话录音、短信记录作为证据,向工信部申诉(https://yhssglxt.miit.gov.cn )。
三、用户实测案例
案例1:用户误开“国际漫游”状态,产生12元/天的“漫游功能费”,关闭后月省36元。
案例2:某用户订阅“视频会员周卡”被自动续费,通过APP投诉后全额退款。
四、总结:科学用卡四原则
按需选档:根据流量/通话需求匹配套餐,避免为冗余资源付费。
功能精简:关闭非必要增值服务,定期检查订阅列表。
工具辅助:利用APP监控工具实时管理流量与账单。
主动维权:遇异常扣费立即申诉,留存证据争取权益。
终极提示:新用户首充后务必登录APP核对套餐明细,老用户每季度复查一次账单,确保“零隐形消费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