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广电与移动强强联手:5G共建共享开启通信新格局

“到2025年,中国5G用户将突破10亿”——这一来自工信部的预测数据,揭示了5G技术对国家数字化进程的战略意义。 在这场技术革命中,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的跨界合作成为行业焦点。两大巨头以“共建共享”为核心,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,正加速重构中国5G网络版图。

一、破局之战:为何需要广电与移动的深度协同?

在传统通信领域,中国移动以超9亿用户基数稳居行业龙头,而中国广电手握“黄金频段”700MHz的独家运营权。当5G建设进入深水区,单一企业的技术或资源壁垒已难以满足高密度覆盖需求。700MHz频段因其波长长、穿透力强的特性,被业内称为“5G广覆盖最优解”,但其部署需要巨额资金投入;而中国移动庞大的基站资源与成熟的运维体系,恰好弥补了广电基础设施的短板。

2021年签署的《5G网络共建共享合作协议》打破了行业边界:广电借助移动的48万座基站快速实现全国覆盖,移动则通过共享700MHz频段降低农村及边远地区建网成本。这种“频谱+基建”的互补模式,使双方在一年内将700MHz 5G基站数量推高至50万座,覆盖人口超6亿,较独立建网效率提升近3倍。

二、模式创新:从“竞争红海”到“生态共赢”

传统运营商竞争往往陷入价格战与重复建设,而广电与移动的合作开创了三大创新路径:

  1. 技术标准融合
    通过联合制定《700MHz频段5G网络设备技术规范》,双方统一了基站设备接口标准。华为、中兴等设备商可批量生产兼容双模的基站,使单站建设成本下降30%。
  2. 频谱动态调度
    采用载波聚合技术,将广电的700MHz与移动的2.6GHz频段叠加使用。测试数据显示,在密集城区场景下,用户峰值速率可达1.2Gbps,较单一频段提升50%
  3. 内容服务差异化
    广电依托“全国一网”整合优势,推出4K/8K超高清直播、VR教育等特色应用;移动则发挥用户规模优势,提供云游戏、智慧工厂等企业级解决方案。这种分工使双方在C端与B端市场形成互补。

三、产业共振:如何改写5G竞争规则?

合作带来的不仅是网络覆盖的扩展,更触发了产业链的连锁反应:

  • 终端设备升级
    截至2023年Q2,支持700MHz频段的5G手机占比已达87%,较2021年增长42个百分点。小米、OPPO等厂商将四天线接收技术列为标配,以适配低频段的高穿透特性。
  • 垂直行业突破
    在内蒙古煤矿,依托700MHz网络实现的无人巡检系统,使井下作业效率提升40%;在浙江舟山群岛,移动5G+广电北斗定位的融合应用,将船舶通信延迟压缩至20毫秒以内。
  • 资费结构优化
    “双网双待”套餐的推出,让用户可同时接入广电与移动网络。 北京地区测试显示,在信号切换场景下,用户月均流量费用降低18%,而网络可用率提升至99.6%。

四、用户视角:感知度提升背后的技术攻坚

普通用户或许不了解N28频段或载波聚合,但能直观感受到“地下车库视频不卡顿”“乡村直播更流畅”的体验升级。这背后是两大技术突破:

  1. 超级上行技术
    通过广电700MHz的上行增强,在直播、视频会议等场景中,上行速率稳定在150Mbps以上,彻底解决“主播卡顿、观众流畅”的传输不对称问题。
  2. 智能负载均衡
    当移动2.6GHz基站过载时,系统自动将部分用户切换至广电700MHz网络。上海外滩跨年夜实测表明,该技术使单基站并发连接数承载能力提升3倍。

五、未来图景:从网络共建到生态共荣

随着合作进入第三年,双方正将共享模式向更深层次推进:在河北雄安,广电与移动联合建设的“5G+北斗”高精度定位网,已支撑无人驾驶公交的常态化运营;在粤港澳大湾区,双方共同搭建的算力网络枢纽,可提供低于1毫秒的跨城数据中心互联。

行业专家指出,这种“竞合关系”或将重塑全球5G发展范式。当频谱资源、基础设施、应用生态通过市场化机制高效配置时,中国5G正从“规模领先”向“价值领先”跃迁——而这或许才是共建共享战略的真正深意。

本文作者:
文章标题:共建共享加速:中国广电与移动联手布局5G网络​
本文地址:https://hm-zl.cn/archives/2607.html
版权说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中国广电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
End
最后修改:2025 年 04 月 20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