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协议架构演进:从“被动共享”到“资产共营”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的共建共享协议经历了三重跃迁:
初期框架协议(2020年):双方按1:1比例分摊700MHz基站建设费用,共享网络使用权 ;
补充协议(2021年):中国移动全额承担初期建设费用并享有资产所有权,广电分阶段回购50%资产,支付网络使用费 ;
运维深度绑定(2022年至今):中国移动负责无线网与承载网运维,广电专注核心网运营与业务创新,形成“移动建网、广电用网”的协作范式 。
关键突破:
资金压力化解:广电以“分期付款”模式规避初期超400亿建网投入,2025年基站回购成本仅为独立建网的38% ;
技术路径创新:全球首次实现Sub 1GHz低频段大带宽网络共建共享,700MHz与2.6GHz混合组网方案写入3GPP标准 。
二、网络部署实践:700MHz与2.6GHz的互补协同
双方构建了“广域覆盖+容量增强”双频组网架构:
覆盖层(700MHz):单基站覆盖半径达3-5公里,2025年实现全国行政村覆盖率98%,解决农村及边缘区域信号盲区 ;
容量层(2.6GHz):在城区部署Massive MIMO基站,密集区域下载速率突破1Gbps,支撑4K/8K直播等高带宽场景 。
运营数据印证:
成本效益:相比独立建网,广电节省CAPEX 62%(2024年数据) ;
用户体验:700MHz网络室内信号强度提升12dB,视频卡顿率下降至0.3% 。
三、用户发展策略:差异化服务撬动存量市场
广电通过“低频网络+内容捆绑”突破用户增长瓶颈:
农村市场渗透:推出“192惠农卡”,绑定智慧农业监测、应急广播服务,在山东、河南等地实现用户转化率45% ;
价格敏感群体攻坚:29元/月“极简套餐”(含100GB定向流量+芒果TV会员),2024年新增用户中35%来自三大运营商携号转网 ;
政企服务捆绑:为应急管理、文旅部门提供5G专网服务,政务市场收入占比提升至22%(2025年Q1数据) 。
四、生态协同挑战:从“物理共享”到“价值共创”的深水区
尽管共建共享取得阶段性成果,仍面临三大核心矛盾:
技术自主性缺失:广电核心网运维人才缺口达60%,网络优化决策依赖移动技术团队 ;
商业模式单一:2024年广电用户ARPU值38元,仅为行业均值的56%,过度依赖低价策略 ;
标准话语权弱势:700MHz NR广播技术尚未纳入国际标准,制约全球化应用拓展 。
五、未来演进方向:从“网络共享”到“生态共建”
广电正通过三重战略升级构建可持续竞争力:
频谱技术升维:研发700MHz+4.9GHz载波聚合,将有效带宽扩展至100MHz,支撑工业互联网8K质检等场景 ;
垂直生态赋能:牵头制定《5G智慧矿山技术规范》,在山西试点井下500米4K视频实时回传,事故响应效率提升80% ;
文化数字基建:建设国家文化专网,将故宫、敦煌等IP资源数字化,打造“元宇宙文化长廊”,预计2026年接入博物馆超200家 。
结语
中国广电以共建共享为支点,开创了通信行业“资源互补、风险共担、价值共享”的新范式。当700MHz频谱从技术资源升维为生态协同的纽带,这场“弱势运营商逆袭”的产业实验,不仅重塑了国内通信市场竞争格局,更为全球低频5G网络建设提供了“中国方案”。未来,广电能否突破“管道化”陷阱,将取决于其在垂直行业赋能与文化数字基建领域的战略定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