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的国家队,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(中国广电)以"5G+8K超高清+区块链"技术为核心,构建覆盖文物采集、保护、展示、传播的全链条数字服务体系,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开辟广电特色创新路径。
一、构建数字文博技术新基建
中国广电打造"数字文保三驾马车"技术体系:
- 超高清采集系统:研发8K/120帧文物扫描仪,单件文物数字化精度达0.01毫米
- 区块链存证平台:建成"文博链"系统,完成120万件文物数字资产确权
- 沉浸式交互技术:开发AR/VR文物导览系统,支持8国语言实时解说
技术突破:联合故宫博物院研发的"文物基因库",实现青铜器纹饰等文化元素的智能提取与再创作,素材调用效率提升60倍。
二、打造文物活化三大场景
云端博物馆集群
建成"数字故宫"等30个云端展馆,上线文物数字资源超200万件,访问量突破50亿次。其中《清明上河图》3D复原项目实现900个细节节点智能还原,用户交互时长提升3倍。
智慧考古新范式
在三星堆遗址部署5G+三维建模系统,考古发掘效率提升40%,文物现场保护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。创新"考古方舱"直播系统,实现全球首次考古现场毫米波扫描直播。
数字文创生态
联合敦煌研究院开发"飞天"数字藏品,首发2000份90秒售罄。构建"文博元宇宙"平台,实现兵马俑等文物虚拟展览,日均访问量超300万人次。
三、构建文化传播新生态
打造"内容+渠道+终端"立体传播体系:
- 超高清频道矩阵:建成全国首个4K/8K超高清文化专区,播出《国家宝藏》等精品节目
- 智慧文化终端:定制"文博宝盒"机顶盒,集成200万分钟数字文化内容
- 乡村文化振兴:在832个脱贫县部署数字文化驿站,惠及5000万农村群众
创新成果:在"一带一路"峰会期间,通过5G+全息技术实现敦煌壁画跨国联展,吸引30国驻华使节沉浸式体验。
四、构建文化数据资产体系
建立全国首个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:
- 完成文化数据资产确权登记超1.2亿条
- 建立文化数据资产评估模型,测算文化资产价值超3.8万亿元
- 创新"文化数据保险箱"服务,实现文化资产交易零风险流转
典型案例:联合国家图书馆开发的"中华古籍保护计划",完成10万册珍本古籍数字化,建立全球首个古籍智能检索系统,文献查询效率提升200倍。
结语
从青铜神树到敦煌飞天,从故宫红墙到三星堆金面,中国广电正以"技术+文化"双轮驱动重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。这种将5G技术优势与中华文化资源深度融合的实践,不仅开创了数字文明时代文化传承新范式,更在全球文化数字化浪潮中树立了中国标杆。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,中国广电正用科技之笔续写文明新篇,用创新之火照亮文化传承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