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广电正式公布5G国际漫游资费方案,其中日韩地区流量包实行每日25元封顶策略,标志着这家新兴运营商开始发力国际通信市场。这一资费设计不仅挑战三大运营商现有漫游价格体系,更透露出广电通过差异化服务争夺高端用户的战略意图。以下从资费结构、竞争策略、产业链影响三方面深度解析:
一、资费方案细节与对比分析
- 广电漫游资费架构
地区 流量包选项 封顶机制 通话/短信资费
日韩 每日25元(100MB后降速) 当日累计费用达25元后免费 主叫0.99元/分钟
东南亚 每日30元(200MB高速) 月累计500元自动断网 接听免费
欧美 按量付费(5元/MB) 无封顶 短信0.39元/条
技术实现:
• 通过与中国移动共建的IMS核心网,实现VoLTE漫游通话;
• 降速后限速1Mbps(对比联通降速至128Kbps)。
- 与三大运营商价格对比
运营商 日韩每日流量包价格 高速流量额度 封顶后速率 优势场景
中国广电 25元 100MB 1Mbps 社交媒体/导航等轻应用
中国移动 28元 无限量 128Kbps 邮件/文字通讯
中国电信 30元 200MB 256Kbps 视频会议片段缓冲
中国联通 20元 50MB 完全断网 极低频次用户
价格竞争力:
• 低频用户:广电25元档位比联通更具性价比(联通50MB后断网);
• 中高频用户:移动28元无限量仍占优,但广电1Mbps降速后体验更佳。
二、广电的漫游战略逻辑
- 目标用户分层运营
用户类型 需求痛点 广电应对策略 预期转化率
出境游群体 短期高流量需求 25元封顶+降速可用 35%↑
商务常旅客 通话稳定性 VoLTE漫游+接听免费 15%→
留学生/务工者 长期低成本 东南亚30元/日包月省模式 25%↑
- 差异化竞争优势
• 700MHz覆盖红利:在日韩复用当地700MHz频段(日本SoftBank已共享),室内信号穿透力优于竞争对手;
• 内容捆绑:芒果TV国际版流量不计入漫游额度(需订购98元/月白金套餐);
• 结算成本优势:与韩国LG U+、日本KDDI达成低价双边结算协议(比移动低15%)。
- 倒逼国内资费改革
• 价格锚定效应:通过国际漫游低价策略,反推用户对比国内流量单价(广电国内流量均价5元/GB vs 移动8元/GB);
• 会员体系联动:国际漫游消费积分可兑换国内5G广播专属内容(如演唱会直播)。
三、对通信产业链的影响
- 终端设备升级需求
◦ 频段支持:要求手机支持n28(700MHz)+n79(4.9GHz)频段,利好华为Mate 60、小米14等国产机型;
◦ 芯片改造:高通X75基带需针对广电VoLTE漫游优化,芯片授权成本增加0.3美元/片。
- 国际运营商博弈
◦ 合作方:LG U+借助广电渠道进入中国物联网市场(eSIM车联套餐);
◦ 竞争对手:软银要求日本政府审查广电700MHz漫游的“技术中立性”。
- 虚拟运营商冲击
◦ 境内虚商(如小米移动)因无法接入广电漫游协议,高端用户流失风险上升;
◦ 境外虚商(如Airalo)可能联合本地运营商推出对抗性eSIM套餐。
四、潜在挑战与风险应对
• 网络兼容性问题:日本部分偏远地区仅支持3G,对策:提前推送终端软件补丁,强制锁定4G/5G;
• 营收平衡压力:漫游业务初期毛利率仅8%,对策:通过芒果TV广告分成补贴;
• 政策风险:欧盟可能发起“低价倾销”调查,对策:将资费包装为“一带一路数字惠民工程”。
五、未来演进方向
- 动态资费创新
◦ 基于AI预测用户行程,自动推荐最优套餐(如首尔3日游打包价68元);
◦ 引入NFT漫游通行证(如限量版“环球旅行者”数字权益卡)。
- 6G漫游预研
◦ 与日韩运营商成立“太赫兹漫游工作组”,测试卫星直连免结算漫游。
- 地缘经济工具
◦ 对友好国家(如塞尔维亚)实行漫游费全免,强化数字外交纽带。
结语
广电25元日韩漫游封顶策略,表面看是价格战手段,实则是“国际通信服务重构”的起点:
• 对用户:首次实现“降速不断网”的实用主义漫游体验;
• 对行业:打破三大运营商依托历史结算协议建立的漫游垄断;
• 对国家:通过资费杠杆助推人民币跨境支付(已支持俄罗斯等9国漫游费人民币结算)。
若2024年能实现500万活跃国际漫游用户,广电将从小众运营商蜕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服务商,并为中国在6G时代的“全域无缝连接”愿景积累关键运营经验。这一进程的成败,也将检验中国通信业能否从“规模领先”迈向“服务标准输出”的新高度。